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胡念祖:「社區監控 看誰趴趴走!」(聯合報,第A15版)

ImgDesc

 

社區監控 看誰趴趴走!

 

作者:中山大學社科院教授胡念祖

 

台北市大理街華昌國宅疑出現SARS社區感染而使一百多戶人家全遭隔離。當居家隔離之人數不斷以幾何級數成長,當政府實際管制執行力已明顯不足之際,社區意識與社會管制力量就必須被鼓勵、被發動。但是,當前政府體制之運作方式卻無法達到藉社會多數人力量來共同抗疫的政策目標,甚至還會製造社會人心不安的效果,值得政府決策人士的重視。

 

實際事例顯示,當大廈社區懷疑數月未出現,且有習慣往來居留大陸之某住戶鄰人突然出現,乃向管區警察派出所查詢其是否頃入境回國,管區員警告知非其職責,請報案者向市政府衛生局查詢。待致電衛生局疾病管制處主辦科員,被告知可查詢,但基於個人隱私權之考慮,在上級未有其他政策指示前,所查對象是否已被納入居家隔離之名單則不方便回覆。雖然該科員亦承認,如查證確有問題,僅靠政府機關人力實無法徹底監督控管其行動,但除非上級政策改變,仍不方便將查證結果復知關切的社區。

 

政府一再告誡居家隔離者不可趴趴走,以免成為疫病傳染的活動炸彈。教育部亦不敢讓學校系統全面停課,其理由亦是若學生滿街走會更危險。內政部長率所有次長分工查訪居家隔離者,做死了,又能查幾人?在此非常時刻,政府公衛體系仍堅持所謂「個人隱私」,試問,澄清社區中人士是否有疫病之虞與個人隱私何關?個人隱私與公共危險及社區人心穩定相較,又孰重孰輕?

 

當內政(含警政)與醫療公衛體系之能量已不足以監控少數人民之個人活動時,為何不讓每個鄰里社區成為自發性的監控與支持力量?可疑對象若無疫情,政府應主動告知社區,使之安心;若有問題,亦可藉社區力量照顧其生活所需並為監控之機制。此時此刻,決策者實不應再拘泥於傳統思維,反而應藉此次疫情將公民社會中必須存在的社區意識建立起來,並思如何能穩定社會人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