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胡念祖:「非李登輝式改革的獲勝」(中時晚報,第4版)

 

非李登輝式改革的獲勝

 

胡念祖

 

  台北市與高雄市兩直轄市市長選舉結果產生雙雙變天的結果,此一結果對未來中央及兩市政局的發展與意涵,均值得吾人持續地關注與觀察,亦頗有令人省思之處。

  吳敦義以四千餘票的差距落敗,其實早有跡象可循。吳在數月前躊躇於是否參選,即顯示他對連任之途是否順利,已有所顧慮,於今證明其顧慮是真實的。吳敦義先以官派後以民選擔任高雄市市長八年餘,一直無法展現出令高雄市民印象深刻的「個人政績」,既無王玉雲式的硬體建設,又無蘇南成式的軟體風格,足供高雄市民加以記憶與回味,是吳市長的致命傷。對比於馬英九,吳敦義改革形象是不具說服力的,且吳敦義長期給人急欲離開高雄至台北入閣的「不安於室」形象,亦是其致命傷。因此,在此次選舉中,吳敦義陣營可說是「手舨用盡」,尤其是最後兩週內採用「人格謀殺」式的競選手段,更令人不耐,最後仍造成其落選的結果。

  若將高雄市選舉結果放在全國的格局中觀之,並與台北市長馬英九獲勝的結果共同分析,筆者認為,至少北、高兩市的市民藉其投票顯示出他們共同追求的改革是一種「非李登輝式」的改革。因為,當馬英九過去「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辭職事件仍令人印象絕非李登輝式的;當陳水扁刻意保持與所謂李登輝主流間的曖昧關係之際,當陳水扁刻意凸顯他才代表並繼承李登輝的民主改革道路之際,台北市民卻選擇了馬英九。在高雄市,市民普遍不耐吳敦義八年主政「四平八穩、少有建樹」的行政風格時,市民選擇了另外一個「外來」的政治人物,期望他至少能帶來一些沒有包袱的改革空間。

  此外,在這次選舉之後,不論吳敦義是否終將入閣,他在國民黨內第四名中常委的政治地位恐將斲傷嚴重,而馬英九所代表的新改革形象與勢力將在國民黨內抬頭,就算以馬英九光復首都市而論功行賞,國民黨中央無論在面子與裡子上,或許都得尊重馬英九一些。

  陳水扁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政績支持率,仍不敵馬英九所代表之魅力與形象,或許可以作為謝長廷的借鏡。市民所要的是改革,但或許不是陳水扁式的「急風、犀利」,但亦不是吳敦義式的保守收歛。市民恐怕亦不希望高雄市府團隊中出現像陳水扁市府團隊中太過年輕、不受官箴約束的份子。換言之,謝長廷目前的課題是如何立刻組織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專業沈穩的市府團隊,並能在數個月內就高雄市民所最關切的飲水、交通、治安、婦女、文化事務有突破性的作為。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