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胡念祖:「病態漁業的黑暗角落」(聯合報,2009年10月14日,第A15版)

 

病態漁業的黑暗角落…

 

【聯合報╱胡念祖/中山大學海洋政策中心主任、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長(高雄市)】 2009.10.14

 

漁群一六六號台籍船長與輪機長面臨印尼漁工生命威脅,因人命交關受到媒體重視。昨天該船已由我海巡署船艦護送回國。過程中,海巡署與外交部是否能在第一時間拯救我漁船平安歸來,成為外界批評的焦點,但真正導致類似海上喋血事件不斷發生的主因,卻長期未受到應有重視,令人遺憾。

 

我國漁業,特別是遠洋漁業,大量使用外來勞動力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在業者不斷施壓,漁政機關不斷讓步下,我國籍漁船上之外籍漁工從不能超過一半,到目前大多只剩船長(與輪機長)為台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漁工皆為外來,其中還包括所謂「同文同種、語言相通」的大陸漁工。

 

漁船是一個集生產工作與生活休閒於同一空間的特殊「職場」,全船同心協力,方有「平安」可言;否則即會發生包括殺人越貨的重大「職業災害」。我國業者只圖壓低漁工工資,減少成本,不斷施壓政府,立委與高層政治人物在選票考量下,亦屈從業者或漁會得寸進尺的要求,不斷釋出不符社會公平正義的種種措施與補貼,搞到今日台灣漁撈業就算消失,恐怕亦不會增加國人失業率的笑話地步。更甚者,業者挾外籍漁工不堪令人聞問的低工資,要脅台籍漁工減薪,亦為造成本國籍漁業勞動力流失主因之一,並導致幹部船員培養斷層。

 

漁業署及農委會長期不以漁業資源養護者及漁業秩序規範者自居,使得我國漁業環境充滿了病態與問題。漁業管理不善,對外動輒引發涉外事件,甚至國際糾紛,對內造成生態與資源之超限利用,甚至地層下陷,但國會與輿論的焦點卻似乎總照不到這一塊黑暗的角落。

 

台灣難道要靠犧牲海洋生態、社會成本,乃至於人命,才能維持漁業存在嗎?這種漁業是國人所樂見與驕傲的海洋產業嗎?漁業署與農委會不要每次發生事件都姿態低低,任憑其他官署代其受過,站出來大聲告訴國人,貴機關之終極施政價值為何,你們又打算如何釜底抽薪地重整台灣的漁業政策!

 

原文網址:http://udn.com/NEWS/OPINION/X1/5193005.shtml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