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胡念祖:「靠仇匪宣傳入WHO? 國際空間靠實力」(聯合報,第A15版)

ImgDesc

靠仇匪宣傳入WHO? 國際空間靠實力

 【聯合報╱胡念祖/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雄市)】

馬英九總統就職日正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第六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之際,輿論與政治人物之間又開始為了以何名稱或身分加入WHO而噴口水。當馬英九認為「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名稱」時,民進黨人士就立刻以「不愛台灣」相攻擊,反而模糊了正確理解我國國際空間,更有「教壞與誤導民眾」之虞。

對我國而言,國際政治空間主要反映在兩個面向,一是國家之間的正式外交關係,二是多邊政府間國際組織之加入。加入WHO基本上屬於後者,但亦受到前者的制約。多邊政府間國際組織又有兩大基本不同的類別,一為聯合國所屬特別機關,譬如WHO、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海事組織等;二為非聯合國系統之各類功能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譬如各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等。針對前者,中共在避免出現「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及「國家主權承認」之下,守的是滴水不漏,後者則視狀況而有不同。

欲求參與或加入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必先瞭解其設立文件,譬如其設立條約、公約、章程等,並檢視其中有關參與或加入之資格限制。若其資格限制對我國十分不利,則必須衡量我國是否有在該組織中發動既有會員進行修約之「實力」或「可能」。同時,我國亦必須衡量該組織在特定之功能領域中,其運作所形塑之國際法律秩序是否對我國之國計民生與發展具重大利害,如是,則值得我國投入必要之資源以求取加入之機會。

WHO憲章前言或本文中凡涉及「締約方」或「會員」時,均以「國家」為其主體,故加入WHO成為會員之「法律身分」必須是國家。中華民國雖自認為一主權國家,但在國際社會中承認我國為「國家」者為少數,故以國家身分與正式國號申請加入WHO成為正式會員,並在世界衛生大會中獲其會員國過半數同意通過,可說是「毫無可能」,更不必說使用中共認知中已具特定政治意涵之「台灣」的名稱,此與「愛不愛台灣」或「台灣有這麼難聽嗎」等情緒性政治口水或挑撥根本無關。

事實上,加入聯合國及其下屬特別機關在目前中共不願平等待我之際,幾無任何可能。我國似應徹底檢討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國家資源並迫使友邦在損及其自身尊嚴下頻頻就此種「無效」之努力進行表態,若將有限之外交資源投在那些會影響國計民生的功能性多邊政府間國際組織之正式加入上,或許對國家之發展與國際地位更具實效。

再者,我國以受疫情迫害之悲情訴求方式,尋求加入WHO,似乎亦非正確作為。國際社會間講求「實力」,而非給予「同情」。我國若無力發動WHO會員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修正WHO憲章中會員之資格限制,又無法在公共衛生、製藥、醫院系統上取得全球領導性之實力,WHO各會員國又豈會僅由道德良知觀點就同意讓台灣加入?

國際外交是作用在各國首都之政治決策高層,其中或有其「可做不可說」或「創造性模糊」之處,而非訴諸國內輿論、搞些「仇匪恨匪」的宣傳就可迫使國際社會屈從於我國之需求。政府若能讓民眾充分理解國際法政體制運作之內涵與方式,或許更能取得社會一致對外之共識。

【2008/04/07 聯合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