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陳偉恩:「面對強颱『菲』常不堪 台灣呢?」(聯合報,2013年11月13日,第A16版)

000

 

前言:

 

當美國宣布要著手整備其聯邦與各級政府,以擬定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策略的同時,魔鬼颱「海燕」重創了菲律賓,並造成上萬人死亡。相關事件使得有關國家在氣候災害日益增多的今日,該如何進行「調適」以減少災害影響的討論備受關注。

 

行政院日前雖通過「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決議要即刻訂定「架構型氣候變遷法律」與設立「氣候變遷委員會」,進而制定我國調適政策與策略,以減少氣候災害的威脅,然上述項目至今仍未有進展。故本中心研究助理陳偉恩先生於聯合報為文一篇,呼籲政府應立即落實「調適政策綱領」,以避免台灣淪為下一個氣候災害的受害者。

 

 

台灣應儘速落實調適政策綱領

 

陳偉恩 

 

強颱海燕日前登陸菲律賓,造成上萬人死亡,四百萬人受到影響。何以菲律賓會如此的不堪一擊,眾說紛紜。有論者認為颱風風速為三十年來首見,屬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氣候現象;另有人認為菲律賓基礎建設不佳,以致未能防範氣候災害,更別說事後的緊急應變。無論上述說法何謂有理,菲律賓面對強颱海燕時如此的束手無策,只說明菲國政府還未能有效地因應氣候威脅。

 

巧合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有感於氣候威脅的加劇,故於上週發布13653號行政命令,擬定新策略以提升美國面對氣候衝擊時的整備與復原(preparedness and resilience)。根據該項命令,美國政府設立兩個委員會與特別小組。其一,在聯邦政府中設立一個跨部會的委員會,以研擬、建議與協調各部會、地方政府、學界及企業的氣候整備與復原行動;其二,建立一個納入州、區域與原住民的特別工作小組,向聯邦政府與前述委員會提供建言、移除隔閡與創造誘因以促進行動。此外,責成各聯邦機構與計畫為氣候災害與風險做出前置規劃、資訊交換、調查研究,務使各級政府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助益決策效率與調整未來行動。

 

對照美國今日組建如此高位階的「調適」決策層級,除了協調中央部會職權亦整合地方意見,反觀同樣受到颱風、豪暴雨等氣候威脅的台灣,政府至今仍未打算積極整備應變。行政院雖通過「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定位部會級「國家發展委員會」為日後主要的權責機關,但綱領中最為關鍵之建議,包括制定「架構性氣候變遷法律」、設立「氣候變遷委員會」以制定並監督考核我國的氣候政策兩項,卻遲未有進展。在最基本的「法源依據」與最上位的「組織架構」未落實前,何以期望政府能進一步劃分各個部會的調適職責、規劃調適預算、進行可作為政策參考的氣候科研,甚至對外輸出調適經驗與技術以利國際合作呢?

 

希望,菲律賓風災的慘痛教訓,以及歐巴馬總統具有政治決心的氣候政策與調適策略,能為我國領導者與政府帶來一些啟示。否則日後強颱來襲時,台灣西部全靠中央山脈的抵禦,東部只能仰賴中央緊急應變中心的事後救災了。

 

 

原文網址: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247836/web/#6L-4357225L

 

瀏覽數: